「建成商行」是早年大溪地區樟腦業與煤礦業鉅子簡阿牛的住所,騎樓屋頂採穹窿式凸出設計,有翼塔、雙柱式三開間,格局氣派雄偉,店號有外文,在穹頂中央的『簡』字則是家族姓氏。
在牌樓文字上「KENSEI SHOCO、建成商行」字樣,建築的穹窿下方花型,分佈在兩翼山牆上的諸多洗石子的圓形幾何線條,仿「Art Deco 風格」的幾何形裝飾,左右兩側四顆圓珠為算盤珠彰顯商業身分,算盤珠子旁的石榴,有「多子多財」之意。
「建成商行」代表大溪地區至北台政經資源活絡下的時代背景,而圓頂鱗片更是台灣民居街屋中少見之例。
目前商行後側屋體已損毀僅存牌樓部份,牌樓中段上方穹窿屋頂原有木造模板系統嚴重損毀脫落, 且穹窿構造多處裂縫。整體牌樓屋頂除中間穹窿頂還存在之外,左右兩間斜屋頂之屋瓦、屋桁、及天花等構造物皆因坍塌嚴重已於緊急搶修時全數卸下。其中又以穹窿頂構造最為特殊,並非一般標準工法,後續之修復設計在保有文化資產精神下,以較具彈性的方式施作。
外觀立面的小口磁磚剝落、泥塑洗石子裝飾脫落,整體木作門窗大部分也已損壞佚失,依可考據部分盡可能予以原貌復原。有鑑於以上嚴重損壞,為求保存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甚深的文化資產,賡續辦理修復相關作業。
據楊梅區公所網路資訊中描述,建成商行與楊梅富岡呂宅洋樓可能為同一匠師興建。建成商行騎樓穹窿做法十分特殊,經反覆檢視穹頂內部照片發現剩下幾根木斜桿,穹頂中央處有個圓形的凹痕[照片一],推測可能是圓木留下的,由斜桿端部為榫端及長度研判屬於其屬建造穹頂之模板系統。比較《桃園縣歷史建築「大溪建成商行」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》(以下文中簡稱:調研修復計畫)中所繪穹頂剖面與現場[照片二]有些差異,主要差異在於穹頂上段部分採木肋條摺板上覆水泥沙漿再貼覆黑瓦,穹頂下段則由1.5B~1B環砌紅磚。
由於石造穹頂建造時必須先作桁架式木支撐,俟堆砌石作完成後才能拆除木支撐,堆砌體以受壓力流傳遞至基礎形成穩固構造。建成商行建造時期已有鋼筋及水泥材料出現,其穹頂並非石砌造,可確定為水泥砂漿或混凝土所構成,其內部是否有加勁材料如竹條或是鋼筋尚須進一步調查。穹頂構築完成後會形成壓力傳遞至下端RC環梁,此時木模板即使損壞,穹頂仍相當穩固。由於掉落木摺板所顯現水泥色與尚遺留的部份參差不齊,在初步觀察時很容易誤以為在木板下有做灰塗。經觀察遺存之穹頂木模板,其構造可能是源自傳統竹傘的傘狀構造,當年並沒有人有作過石造拱頂的經驗,為了製作拱頂所需的木模板匠師,憑經驗知道只要控制住傘珠到傘頂的距離,傘骨可以承受水泥材料的重量。
此外水泥材料穹頂上面有很多釘尖均朝下之散佈釘子,顯示其為某目的固定於木摺板上。其真實構造可藉由施作修復期間局部性調查予以確認。
桃園縣歷史建築「大溪建成商行」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,推測本案圓頂穹窿構築工法。
本計畫現場調查繪製剖面圖,由幾何關系判別傘狀木肋條共20條,與其木摺板均有大面積掉落或損壞約佔4/3面積,斜向木撐骨亦判別為20支,現殘存3根。
其拱頂承重穩定無坍塌危機,原有損壞木筋拆卸後,以樹脂沙漿回填縫隙,再以碳纖補強。
以足夠的證據如原有榫頭作法、木料尺寸以作為復原穹頂傘狀木模板構造的依據。
本次修復釐清穹頂構造。